我國非洲豬瘟病毒攻關取得重要進展

  • 必贏76net線路科技
  • 據人民日報報道 :近日 ,記者從中國農業科學院獲悉 :我國非洲豬瘟病毒科研攻關取得重要進展 ,科學家團隊成功分離國內生豬生產中發現的非洲豬瘟病毒流行株 ,采用冷凍電鏡單顆粒三維重構的方法首次解析了非洲豬瘟病毒全顆粒的三維結構 ,為防治非洲豬瘟的新型疫苗開發創造條件 。

    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引起的家豬 、野豬的一種急性 、熱性 、高度接觸性動物傳染病,所有品種和年齡的豬均可感染 ,發病率和死亡率可達100%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將其列為法定報告動物疫病 ,我國也將其列為一類動物疫病 。2018年8月3日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通報我國首例非洲豬瘟疫情 ,很快病毒傳播到全國大部分地區 ,已經造成超過千億元的經濟損失 。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饒子和 、王祥喜團隊和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步誌高團隊聯合上海科技大學 、清華大學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所 、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所 、南開大學等單位 ,於2018年12月開始對非洲豬瘟病毒顆粒和相關抗原分子開展從基礎科研到臨床檢測以及高效疫苗多方麵的聯合攻關研究 。
    2019年10月 ,饒子和 、王祥喜團隊和步誌高團隊合作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上發表了學術論文 。據介紹 ,該研究闡明了非洲豬瘟病毒獨有的5層(外膜 、衣殼 、雙層內膜 、核心殼層和基因組)結構特征 ,包含3萬餘種蛋白亞基 ,組裝成直徑約為280納米的球形顆粒 ,是目前解析近原子分辨率結構的最大病毒顆粒 。同時 ,該研究新鑒定出非洲豬瘟病毒多種結構蛋白 ,闡述了結構蛋白複雜的排列方式和相互作用模式 ,提出了非洲豬瘟病毒可能的組裝機製 ,為開發效果佳 、安全性高的新型非洲豬瘟疫苗奠定了堅實基礎 。
    延伸閱讀

    中科院院士饒子和 :盡快設計疫苗, 結束非洲豬瘟這場噩夢

    中國科學院院士 、清華大學教授 、上海科技大學特聘教授饒子和介紹 ,非洲豬瘟是一種由非洲豬瘟病毒(ASFV)引起的急性 、熱性 、接觸性動物疫病 ,所有品種和年齡的豬均可感染。1921年在非洲肯尼亞首次發現 ,如今已傳播至歐洲 、南美洲 、亞洲 。“去年8月 ,非洲豬瘟蔓延到中國 ,就像一場大火般燒開 ,成了一場大災難 。”饒子和介紹 ,“今年以來 ,曾爆發或正在爆發疫情的國家和地區有26個 ,我國和越南受災最嚴重 。”
    饒子和嚴肅地說 ,這真是一場噩夢 ,不僅死亡率高達100% ,並且目前沒有疫苗 。“過去百年間 ,沒有全世界規模的非洲豬瘟爆發 ,人類對疾病了解有限 。我們對機體免疫應答機製不清楚 ,對病毒和宿主的相互作用也不清楚 。”
    他介紹 ,經過4個多月在上海科技大學生物電鏡中心的觀察 ,研究團隊首次在冷凍電鏡下得到了高分辨率的非洲豬瘟病毒結構 。這是一種正二十麵體的巨大病毒,由基因組 、核心殼層 、雙層內膜 、衣殼和外膜組成 ,病毒顆粒包含3萬餘個蛋白亞基 ,組裝成直徑約280納米的球形顆粒 ,這也是目前解析近原子分辨率結構的最大病毒顆粒 。
    “流感病毒一般隻能編碼10種蛋白 。SARS病毒算比較大了 ,能編碼28種蛋白 ;但非洲豬瘟病毒能編碼235種蛋白 !”饒子和說 。目前 ,他帶領團隊已累計獲得7萬餘張高質量顯微照片 ,完整病毒顆粒接近6.5萬顆 ,合計超過100TB 。
    “通過3D建模 ,我們可以看到非洲豬瘟病毒的結構 ,就像俄羅斯套娃 。外層衣殼保護著內層蛋白和核酸結構 。”饒子和邊說邊拿出模型向大家展示 ,“我們在原子結構層麵看到了非洲豬瘟病毒結構 ,可以幫助我們盡快設計疫苗 。”